bb贝博艾伦:明朱守城文房器物观展记(上篇)

时间: 2025-08-29 00:52:04 作者: bb贝博艾伦

BB原贝博APP:

  2025年6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艺术与文明”展,有一组来自上海博物馆的明代木质文房器物,大多用紫檀、黄花梨等珍稀木材制造,或素工、或镶嵌,物力蕴藉,匠作质良,反映出晚明江南细木器工艺的开展相貌。

  朱守城墓出土木质文房用具十五件,紫檀笔筒一、黄花梨砚匣二、紫檀嵌大理石笔屏一、嵌玉压尺二、紫檀圆盒一、紫檀嵌螺钿圆盒二、紫檀嵌银丝螭纹扁瓶一、昭来堂铭圆盒一、紫檀嵌螺钿砚具一、紫檀梳妆匣一、紫檀螭纹剑柄一,还有一件朱缨款竹制香薰,因其盖与座皆用紫檀木,所以同时归入研讨。尽管上海区域还有顾叙墓、顾东川墓出土过紫檀镜盒等文房器物,但朱氏文房器物数量之多,质量之精,罕有其匹,至今未有望其项背者。

  遇见这批文物有三次,分别是2018年浙江博物馆“长物为伴——宋明文人之高雅日子”展,2020年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明艺术展”和本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展览。这次看到了前两回未展出的几件,了却惋惜,欣可是返。

  屏风有巨细标准之别,用处纷歧。桌上小屏亦称砚屏,置砚台前挡风以防墨汁干枯,也可认为灯烛避风。笔屏兼具笔插与砚屏的功用,笔插是一种竖向的置笔用具,后来被笔筒替代。朱守城墓出土文物中有笔插也有笔筒,佐证明代中晚期是这两种置笔用具的替换时期。

  笔屏规划颇具巧思,以书房窗前为情境。屏风前放置一张束腰式直腿内翻马蹄书桌,是实在书桌的微缩版。大理石白质黑文,纹路似书房外的山峦,明代胡应麟喜欢大理石屏,有诗咏之:

  想象当年主人伏案窗前,笔屏放置桌上,“窗前书桌”以不同情境和标准两次呈现,一大一小,一实一虚,现象有了重复推动延伸的或许。不由让人想起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电影《盗梦空间》,身在何处?心又能多远?

  《长物志》论大理石好坏:“白若玉,黑若墨为贵。白微带青,黑微带灰者,皆下品”。屏心镶嵌的大理石应属上品,老坑水墨底,山形斑纹明晰洁净,选料甚佳。

  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谈自家书房用笔屏:“余斋一屏如之,制此似无弃物。有大理旧石,俨状山高月小者,东山月上者,万山春霭者,皆余目见,初非扭捏,俱方不盈尺,天然生成奇物,宝为此具,作毛中书屏翰,似亦得所。”朱守城笔屏所镶石芯宛如大写意山水,诸峰拱聚眼底,峦色峰势,阴森竞出。

  杭州与香港只展出正面,但上海展出时可见石屏的反面;2020年摄于上海博物馆

  笔屏用紫檀木制成,一说底座为鸡翅木,也有人写文章反对此说。现场重复调查,似有鸡翅纹,但未上手前不能确认。

  边框做指甲圆线脚,迎面打洼。上方转角表里皆做圆角。屏下设壸门券口,沿边起阳线。站牙为宝瓶式,线条洁净利落。

  笔屏正面设束腰马蹄长方形桌一张,小器高文,做法与大书桌同,一丝不苟。桌面起宽拦水线,冰盘上舒下敛,下缘与束腰连为一体。牙板素直,与腿足交圈,弧度大,气味舒展丰满,这是明代家具的造法,入清之后同类型家具的处理则短促与草率许多。马蹄兜转也不急,缓缓而进。

  整木旋制,上下直径有别,上大下小,素面。口沿打洼。外缘起宽皮条线,宽约一厘米。皮条线向下减地,为素身笔筒留下一周微凸的宽边,犹如玉带一般。

  底镶三足圆座,圆座上缘沿边起细棱,尖锐纤细,与笔筒的宽边上下照应,相应成趣。底座腹部微鼓,弧度不能太滑润,曲度上下要有节奏改变。与明代扁鼓式柱础相同,形似压扁的面饼,要表现出它“受力”的状况,这也是中国艺术中活力生动的详细表达。

  口沿打洼。明代文房器常在不经意处下功夫,低沉、宛转;2018年摄于浙江博物馆

  高9厘米,长26.3厘米,宽16.3厘米;2025年摄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匣盖四周轻轻去低,起碗口线。盖子与匣身撞口上下起宽皮条线,盒身向下逐步向内收敛。匣内有屉子,子母口,将匣内上下分格,内有木梳子三把。

  这种标准的长方形硬木盒子传世颇多,一般认为是文具盒,但此匣内放置的梳子阐明其实在用处,明代将收贮理发用器的盒子称为梳具。古代男人需求盥漱‌‌栉发‌,《礼记》:“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衣绅”,梳妆盒是他们日常日子中必不可少的用具。《长物志》“梳具”条:“梳具以瘿木为之,或日本所制,其缠丝、竹丝、螺钿、雕漆、紫檀等,俱不可用”,可见其时紫檀制梳具现已盛行。

  匣子立墙之间的接合用闷榫,制造精巧,但也一些工艺细节与后世有别。比方顶盖与四周立墙的接合相对直接,而晚期的做法是在顶盖边际出榫舌,再归入立墙的浅槽中,不见接缝,结构精巧。底板与匣身的结合也是直碰,晚期做法是在立墙内缘开槽,底板四周踩边簧入槽。两种做法孰优孰劣?后者工艺上更杂乱精巧,但遇磕碰则易损坏,前者更质朴有力。

  长9.6厘米,宽5.3厘米,高3.3厘米;2025年摄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1992年《文物》杂志载《上海宝山明朱守城配偶合葬墓》开掘简报中判别此砚匣为红木原料,2009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明墓》书中沿袭此说,2018年浙江博物馆展览时,更正为黄花梨木。

  小匣,匣盖立墙用明榫相接,工艺似不及紫檀梳妆匣用闷榫考究,这也阐明朱守城文房来自不同作坊。假如这批文物是主人生前用具,那么在不同时期购入是合乎逻辑的。

  盒底一木整挖,四周打洼。打洼不只为了装修,也仍是为了便利抓取,假如立面平直,薄底座便不易拿起。古人规划一件器物,会考虑实际运用中呈现的种种问题,并妥善解决。

  现代交互规划有一项“示能”准则,即物品的特性与决议物品预设用处的主体的才能之间的联系,例如,装在门把手方位的球形门把手暗示为旋转、推开或摆开。砚盒底座的打洼线脚便是一种“示能”,暗示人类能用手抓取这个方位。

  长23.1厘米,宽14.7厘米,高3.7厘米;2025年摄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内置端砚,前宽后窄,形似风字,也称“凤字砚”。砚池内墨锈斑斑,显现砚台应是主人生前运用的文具,并非陪葬冥具。

  依砚形斫制木匣,上下皆一木整挖。盖子边际轻轻去低,起碗口线。砚盒内底前部凿出两个小圆浅坑,以承砚足。盒底附四条矮足着地。

  1992年的开掘简报与2009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明墓》均断此砚匣为红木原料,2014年上海博物馆“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展出此砚匣,标牌更正为黄花梨木。

  高4.2厘米,短径6.8厘米,长径8.2厘米;2025年摄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整木挖出盒身与盖。盒盖中部拱起,四周与立墙交界处起细棱。盖、身以子母口相合,撞口方位上下周匝起灯草线。平底。

  此盒原料争议大。1992年的开掘简报中认定为桂圆木;2009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明墓》判别为榉木;2014年上海博物馆“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中标示为黄花梨木;2018年浙江博物馆“长物为伴——宋明文人之高雅日子”展中又从头识别为榉木。无所适从,也可见木质鉴识之难。

  断为桂圆木的原因或许是外表的水波状纹路,但桂圆木的纹路规则些;黄花梨木的或许性也不大,纹路与鬃眼都不似从,别的从盒子出土脱水后的细微变形状况判别,好像非硬木原料。盒子顶盖纹路很美,应该是影木,影木又叫瘿木(即树瘤),可是何种树的影木呢?2018年在浙江博物馆展出时盖底朝外,现场调查感觉是榉木;这次在香港辨认盒子顶部纹路特征,好像楠木影的或许性也不能彻底扫除。

  盖底阴刻篆书“昭来堂”三字。朱守城文房用具中独此盒有铭文,可见主人珍惜之切。或作香盒用。

  旋制。素器。顶平,边际周匝减地造弧面,构成弦纹打扮润饰的作用。盖子与盒身立墙等高,下部收敛与盖子照应。圈足。

  • bb贝博艾伦主营产品:破碎机锤头,耐磨合金锤头,碎石机锤头,复合锤头,专注铸造锤头20余年,经验丰富,合金锤头配料严谨,工艺精,专业生产高铬复合锤头,双金属复合锤头,等配件.网站地图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服务中心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