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循道追光致远未来——兰精授牌华源纱线生产全球标杆工厂共赴璀璨新征程

来源:mile米乐官方入口    发布时间:2024-06-01 00:18:54

 

  循道追光,致远未来。7月26日,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兰精集团、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在德州华源新工厂举办了以“追光而行”为主题的兰精天丝™纤维应用分享会——暨德州华源纱线生产全球标杆工厂授牌仪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党委书记阎岩,兰精集团全球纺织业务执行副总裁Florian Heubrandner,兰精集团中国区纺织事业部北区销售负责人凌苹,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景文新,德州市副市长陈晓强,德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因忠,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福华,华源集团总经理李向东等共计近100位嘉宾参会。

  面对大变革时代中的机遇和全新的未来,这场盛会以多元化的思维,以共享创新与发展的理念,引领绿色创新的时代浪潮,为促进行业共赢谋求新光亮、新发展,为纺织行业开启璀璨未来带来全新思考与启迪。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美国持续加息、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等问题依然突出,阻碍了全球经济的恢复进程,短期内国内需求也恢复有限,导致行业生产及盈利承受较大压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在致辞中说道,在持续承压的背景下,我国纺织行业仍然充满韧性和活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里有像兰精集团这样优质的原料供应商与德州华源这样优秀的生产企业,基于共同的理念,携手合作,致力于高质量、可持续、负责任的供应链产业链建设,为行业发展做出榜样。

  “兰精集团作为全球知名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供应商之一,依靠自身产品的质量、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品牌价值,连接起纺织服装产业全价值链,是推动全球产业合作的典范。”徐迎新表示,兰精集团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全方位践行循环经济模式,其天丝™系列新产品在产品创新、绿色环保等方面为中国纺织产品向差别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持。作为兰精重要的合作伙伴,德州华源也将绿色、创新的基因融入企业未来的发展理念,成立20年来,在生产规模、产品研制、管理理念和市场创新等方面不断突破,成长为中国棉纺织行业差异化纱线的龙头代表企业。在纺织行业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的今天,德州华源亦走在行业前列,率先加入“30•60中国时尚品牌气候创新行动碳中和加速计划”,规划实施低碳能源布局,在行业内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效应。

  兰精和华源“比翼双飞”快速的提升的背后,离不开双方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李向东在致辞中表示,华源与兰精紧密合作已近20年。长期合作中,兰精的创新精神、质量意识、市场思维,服务态度也注入到了华源企业文化基因中,加速了华源的成长与发展,使华源从3万锭的一叶扁舟发展成长为70万锭规模的以兰精纤维为主要原材料的差异化纱线领军企业。截至目前,华源公司是兰精纤维品类应用最齐全、开发纱线种类最多、应用场景最广泛的纺纱企业之一,兰精纤维之花已开出丰硕的华源纱线之果,实现了华源服务超级用户、给予品牌价值创造的多方共赢。

  兰精集团全球纺织业务执行副总裁Florian Heubrandner在致辞表示,20年来,兰精和华源的合作从产品供应到技术上的支持,从产品开发到市场推广和拓展,从天丝™莱赛尔LF 纤维,到不断迭代的天丝™莫代尔纤维,兰精™环生纤™,零碳天丝™Modal、兰精™FR等,这20年来不断深入和升级,一起为市场提供了优质可持续的系列新产品,不断拓宽两家集团的业务版图。

  20年来追光而行,华源集团始终致力于兰精天丝™纤维在纱线年,以高要求、高品质、高标准建成国际领先单体大型工厂——兰精天丝™纤维-德州华源纱线生产工厂,新工厂的投产是华源集团高水平发展的里程碑。

  在中国纺联领导、德州市领导以及合伙伙伴的共同见证下,兰精集团全球纺织业务执行副总裁Florian Heubrandner先生和德州华源集团董事长王福华先生,共同为兰精授牌的天丝™纤维德州华源纱线生产全球标杆工厂揭幕。

  德州市副市长陈晓强表示,此次华源纱线生产全球标杆工厂的授牌,是国际市场对华源的高度认可,也是华源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起点。德州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最优服务,努力打造新时代纺织业的新高地。

  “和华源共同开启的庆典活动,体现了我们的良好紧密伙伴关系,对此我感觉到很自豪。基于华源新工厂的运营和生产,我相信兰精与华源的合作将展开新的篇章。” Florian Heubrandner说道。

  李向东表示,全球标杆工厂揭牌仪式,对华源与兰精来说,首先,它体现了双方产品理念与服务品牌用户价值观之契合,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进一步加深与巩固。其次,此次活动也是我们共同追求卓越的见证。将逐步加强双方在研发技术、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快速发展。

  徐迎新强调,兰精天丝™纤维华源纱线生产全球标杆工厂授牌,标志着兰精产品在棉纺织生产领域的又一次突破与提升,也标志着兰精和德州华源在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兰精天丝™纤维华源纱线生产全球标杆工厂的落成,翻开德州华源智能制造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新篇章,也为行业高水平发展树立标杆。

  在国内外市场双循环策略下,兰精、华源不仅善于紧抓机遇,勇于挑战。还积极开创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协同发展与共享卓越的创新模式。为促进产业链的交流、探索、协同、创新,本次活动主题演讲部分以多元化的思维,深度解析了前沿纺织面料流行趋势、探讨了兰精天丝™纤维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与独特性,以智慧之光合力共迎机遇与未来。

  潮流所向即是企业创新所指,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部副主任李晓菲以《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解析》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从宏观趋势出发,分别从启序、迭起、合创、流转四个主题的消费者关注、市场关注、产品关注、主题色彩、关键风格、重点面料等细致划分领域,解析了未来秋冬季节的流行预判,为品牌客户提供了关于未来流行趋势的思考和启发。

  作为特种纤维素纤维的创新领袖,兰精可持续的公司战略始终引领时尚领域,为公司可以提供参考样板。兰精集团中国区纺织事业部市场推广&品牌营销负责人李琦以《兰精天丝™品牌的价值赋能》为主题,从兰精可持续引领绿色未来的发展的策略、核心产品、碳中和解决方案、全链路赋能可持续时尚未来、可持续需求、品牌保护等多重维度分享了兰精如何用卓越的产品和服务,以顶配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法宝。

  为给产业链用户带来更好的价值赋能,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张寿荣以《德州华源天丝™纤维——纱线超级用户服务体系建设》主题,分享了华源企业简介、天丝™纤维华源纱线超级用户服务建设等,以国际领先的差异化纱线设计创新平台为目标,围绕天丝™纤维华源纱线多品类开发、多场景应用,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向光而行的创新精神。

  随后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华源的新展厅和现代化的兰精天丝™纤维华源纱线生产全球标杆工厂。展厅里,华源与兰精共同致力于让整个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新产品和技术闪闪发光,工厂间,世界一流的现代三层自动化生产线,以高度的智能化、自动化,为天丝™纤维华源纱线产品的规模化、稳定性生产创造了优越条件。那是华源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也是华源与兰精等产业链伙伴协同创新、共享卓越的新起点。

  2200款面料角逐大奖!赛得利· 2023中国时尚面料设计大赛激发可持续设计新活力

  在深度探索可持续时尚的进程中,面料设计有何创新?绿色纤维如何发挥导向作用?开发方向与市场需求是否匹配?7月25日,在浙江绍兴柯桥举行的“赛得利·2023中国时尚面料设计大赛评审会”上,来自行业机构、专业院校、纤维企业、终端品牌等产业链各领域的专家以2200余款参评面料为源,围绕创意设计、产品升级、产业链合作展开了热烈讨论。

  理性消费时代,消费者更看重从技术创新和极致的产品体验中找到差异化的产品价值。在现场近400家参赛纺织企业的高品质的产品中能够正常的看到,高端材料应用已渗透到日常领域、环保原料和染色工艺成为主流、跨场景需求下面料功能更加多元。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担任主任评委,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波,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陈宝建,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党工委委员、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小东,赛得利战略营销总监陈倢、莱赛尔市场总监李孝琴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当前,柯桥围绕打造国内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浙江省时尚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示范区目标,积极构筑时尚创意产业生态体系,催生强化全球时尚策源地的竞争新优势。王小东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在柯桥与大赛携手的多年过程中,柯桥纺织企业在面料设计、生产技术、织造工艺、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持续产出,从产业链更深层面联动了时尚创意与本土优势特色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纺织行业的时尚转型能否进阶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决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深层次地融合,更有赖于产、学、政、商等多方的合力协同。这也是中心与柯桥、赛得利持续五年不断深化赛事合作的最大动力和共同目标。”李波副主任表示,未来大赛将以不断科学优化的评审体系,引领并力促企业以创意设计为基点,从品牌定位到供应链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系统构建时尚创新体系,不断的提高综合竞争力。

  创新是赛得利集团的发展动能,通过打造多元立体的产品结构,与产业链纱线、面料、染整、成衣各环节深层次地融合,赛得利从纤维源头带动了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创新。

  赛得利市场经理颜荟以《源木而生 自然纤活》为题,从零碳、零染、零感、零负担四个维度,对优可丝®系列纤维的性能优势、设计优势、生产优势、环保优势进行了详细介绍。赛得利以“自然安心”与“功能优秀”为核心,打造了零碳、菁彩、BVF细旦、安泰贝®抗菌等优质纤维产品,依托全流程的可持续管理,以更加舒适、健康、环保的应用体验为行业带来了比自然更进一步的可持续纤维解决方案。

  “从源头、生产流程到最终产品,莱赛尔都全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材料特性。”赛得利市场经理潘燕华在《赛得利莱赛尔纤维在终端领域的应用》中指出,莱赛尔结合了化纤与纤维素纤维的物性优点,可以和棉花、粘胶、涤纶等多类纤维强强组合,赋予产品更高附加值。随着规模逐步扩大,莱赛尔以突破性的纺纱工艺及多元化的染整工艺,在牛仔、针织、梭织、毛衫、家纺等全品类产品中都收获了极佳的应用效果。

  为拓展更加丰富多彩的纤维素纤维应用,本届大赛与赛得利共同设置的优可丝®市场应用奖从生态环保、极致舒适、运动功能、精致通勤四个细致划分领域进行了评选,莱赛尔市场应用奖则从多变梭织、时尚针织、舒适牛仔、创新应用四个方向进行了评定。

  “本届参选产品总体来看材料选择很丰富,能够正常的看到生物基和可循环新工艺材料被普遍的应用,拓宽了优可丝®产品在更多领域的应用限制范围。”陈倢总监表示,未来赛得利将继续依托天猫、京东等消费平台及消费者反馈,将优可丝®融入广阔的终端场景,同时在现有应用领域中探索更多创新方式,通过从纤维端,到纱线端,到面料的联合共创,综合升级产品的消费体验,双线并行推动优可丝®产品发展。

  “今年莱赛尔奖项的参评产品在纤维组合方面明显增多,比如与锦纶、醋酸或新型纤维以及传统的羊毛、亚麻等都有搭配。”李孝琴总监指出,当下莱赛尔已被更多企业所熟悉,并且染色工艺水准不断提升,使面料在颜色、花型等方面都有了更为丰富的选择。她表示,随着产能扩大,赛得利将进一步增加功能性莱赛尔开发,完善莱赛尔的产品品类,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陈宝建总工程师指出,本届大赛的参评面料整体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生态环保性,赛得利原液着色的菁彩系列以及现场多种纤维素纤维和化学纤维相结合的创新产品,顺应了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二是季节性,部分面料采用羊毛和腈纶纤维以及双面双层和三明治的组织架构设计,更契合秋冬产品的应用需求;三是科技性,诸多面料趣味十足,符合“户外热”的消费趋势。

  作为线上独立品牌设计师,素白董事长兼设计总监马乖更注重面料在生态环保、消费者体验、性价比等方面的特性。她指出,环保舒适的莱赛尔产品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服装的需求,在素白品牌中有较多应用。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产品开发部副主任马磊表示本届参评产品应用了很多环保工艺,如短流程染色、低温染色、生物酶前处理、臭氧退浆等,契合了绿色设计的趋势。“优可丝®、莱赛尔纤维自身定位于绿色低碳,因此与之搭配的原料也更多地在生物基、再生循环领域选择。”

  “现下行情使企业比较倾向于开发能保证销量的基础款面料。”诗简品牌创始人兼创意总监施杰表示,绿色环保一直是诗简的品牌基调,他更重视具备国际时尚风格、综合表现优异的面料。本届大赛中,优可丝®、莱赛尔产品有着性价比、环境友好等优势,极具市场潜力。

  杭丝集团设计总监王春龙表示,杭丝集团已经使用多年莱赛尔纤维,用量也在逐年递增。经过多年的发展变迁,莱赛尔纤维在应用的便捷性、面料的服用性、整体外观的提升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改变,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部副主任李晓菲在会上解析了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研究发布的《2024/2025秋冬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解读了时尚消费向“量稳质升”发展趋势下,消费者生活方式与产品开发方向的变化。她表示,纺织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以流行趋势为引导,从整体风格的角度进行设计。比如在色彩搭配上,一方面要具有系列感,另一方面要考虑秋冬季的流行色和基础色的关系;在材料结合上,更加突出科技和绿色的属性。

  伊芙丽电商采购经理董明太指出本次参赛面料在肌理、提花的花型、色彩、后工艺压褶上的创新,与下一季流行趋势的匹配度较高。“优可丝®和莱赛尔面料具有亲肤性好、手感好等特点,通过和多种纤维进行混纺、交织,能够达到不同的效果,在品牌中有很多应用。”

  祁刚工作室艺术总监祁刚提到,具备凝脂感、垂坠感、肌理感、撑力感的面料令他印象深刻,这类参评面料也与国际流行的重张力、重质感的时尚趋势更加贴合。“品牌的设计创新、颜色搭配应与面料本身有机结合,挖掘其材质和肌理的特点,让各色面料都展现出独特风格。”

  “许多产品采用混纺工艺,用非天然面料取代了一些天然面料,材质不同且优势互补。”绍兴乐煊文化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冷清表示,从设计师角度出发,优可丝®与莱赛尔产品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耐受力,满足当前花了钱的人自然健康的追求。

  安正时尚集团面料研发资深专家徐良表示参赛面料在多组分纤维混纺方面表现优异。如面料通过棉、麻、蚕丝、醋酸的综合混纺,解决了单纤维纯纺不抗皱的问题;部分产品应用了可降解的纤维、有机棉、再生棉,同时还具有抗紫外线和抗菌的多功能性。

  CALICO COLLECTION主理人罗宇豪表示更关注独特产品工艺展现出的肌理感与视觉样式,这是消费者挑选产品时最直接的感受。他肯定了优可丝®、莱赛尔面料的实用性,尤其是产品在可机洗、易打理等性能改良上的成功。

  “今年企业对梭织物的组织设计有很大胆的应用,实现了大组织循环设计的数字化升级,大大减少了设计工程上的难度。”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院纺织工程系主任/教授马崇启认为本次参评面料在材料应用和工艺技术方面都有所突破,其中纺织工艺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令他印象颇深。

  “面料设计更加多元流行,在工艺组合、面料层次、厚薄结合等领域都有创新性的体现。”东华大学纺织品设计专业教授温润指出,时尚更多是原创性的,期待能在面料领域深入探索新材料、工艺科技与时尚美观的结合,使其在整体性上进一步提升。

  “新材料兼具品质、时尚和科技创新,具备对部分传统面料的可替代性。”@SGNK主理人吴少云认为本届面料相较以往在品质和性能上有很大的改良,在时尚设计板块也有较大提升,但在印染、后处理等方面还有待探索。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时尚面料设计大赛,我认为是‘涌现’。”李斌红主任在总结中表示,从面料整体可以看到,产品设计成熟度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材料的组合应用比以往更加理性和专业;二是面料在工艺叠加方面有很多创新;三是越来越多遴选的面料来自中小企业,从工艺技术的组合、面料表现力的提升到支撑设计师和品牌时尚理念的呈现,中小企业展现出了极佳的创造力和整合全产业链优势的能力。“当下消费市场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我相信行业会涌现出一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并且能够很好的以内外协同培养自身创造力的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获得逆势增长。”

  会上,经过对面料产品时尚性、创新性和商业性等维度的综合评审,评审团评选出了金奖、银奖、铜奖三项综合奖及时尚色彩奖、创新科技奖、优可丝®市场应用奖、莱赛尔市场应用奖四项单项奖。本届大赛的获奖名单将于8月在“中国流行面料FabricsChina”官方微信及相关媒体上揭晓,11月将在中国纺织面料设计创新论坛举行颁奖典礼。

  作为纺织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织造装备正朝着高速高效、节能降耗、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以不断满足面料产品开发及终端市场的新需求。据统计,本届ITMA展会上共有161家织造机械展商参展,展出面积约占展览总面积的10%,参展规模位列第 3 位。参展的织造装备企业集中展示了其在技术、装备以及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创新,呈现出高效率低能耗、数字化智能化系统辅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显著特点。从展示的展品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发展的新趋势。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纺织织造企业面临着许多的压力:一方面市场对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原材料、人工等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环保要求持续加码。这要求织造企业需要加强新产品研究开发,提高生产灵活性,优化生产流程,加强成本管理,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为顺应织造企业的生产需求,相关的织造设备也在积极升级换代。

  本次展会上,多家企业均推出了新型号产品,产品结构、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设备设计理念从用户方面出发,结合对环境的关注,通过降低水、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兼顾便捷操作技术,注重运行数据分析与应用,实现设备高效运转运行。例如,丝幂拓的2FAST高速剑杆织机在原有版本上进行性能优化,机器前部较低,更符合人体工学特征,电子平台和交互式用户友好界面,更加便于工人操作。此外,展出的织造装备与下游市场的应用需求结合更加紧密,灵活性、多品种适应性更高。例如,必佳乐推出的Ultimax剑杆织机系列,每个系列织机中均开发了不相同的型号的设备,适用于牛仔布、巴里纱、毛巾布、平地毯等的织造;意达在其R9500 EVO系列中也开发了不相同的型号的设备,适用于精纺羊毛、挂毯、仿针织牛仔布、毛巾布等不同原材料、不同幅宽织物的要求,品种更换便捷。

  在通过智能转型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新时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成为纺织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增加和用户对品质要求的逐步提升,纺织企业对织造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需求也慢慢变得迫切。从本届展会的展出情况去看,多家企业都在积极利用各种电子控制平台提供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服务,同时通过数字的积累与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智能化运行打下基础。例如,必佳乐将旗下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服务集中在全新的数字化平台PicConnect中,该平台集生产监控、能耗监控、品种管理、网上商城等功能于一体,能使工人快速改变织机的参数设定,实时监控织机状态并跟踪生产,关注织机能耗,同时新增了报警、访问控制、行动中心和监控数据导出等功能;意达最先进的工厂监控系统My-Weave™,能够给大家提供纺织品生产管理参数;所有的范德威尔机器都能够最终靠云计算连接到“TEXconnect”监控系统,更符合“工业4.0”概念;多尼尔配备的DoXNet软件,可以将织机网络化,并提供用户友好的生产概览,通过多尼尔DoXWeave控制台,可以集中管理织机数据,并远程访问网络化织机;TISS津田驹网络支援系统,用于物联网应用,可实现改善运转、提高生产、预测保养的目的;约科布·缪勒所有窄幅织物织造机和标签织机(MD 2/130除外)均经过预先配置,可集成到网络中,并可通过窄幅纺织行业的数字化门户“mymuenet®”进行连接,这些机器还标配了MLC机器控制管理系统和MÜDATA®M系列控制平台。

  对于织机而言,生产速度和效率决定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合适的运转速度和持续平稳的高质量运行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为织造企业增加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方式。本届展会上,各家企业纷纷在高速高效方面做优化提升,织造装备的高速化、高效率优势得以延续。在开口装备方面,史陶比尔的超高速S3280电子旋转多臂,最高转速可以达到1 580 r/min,能够匹配高速运行的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的工作幅宽和速度均有所提高,意达的牛仔剑杆织机Ultimax-4-R-220在织造幅宽为220 cm时的转速可达730 r/min,丝幂拓的CONCEPT190C8 D剑杆概念机在织造幅宽为190 cm时的转速可达800 r/min;喷气织机通过对合理的主喷嘴与辅助喷嘴、气流引纬场的设计,速度也有所提升,津田驹的ZAX001neo-190-2C-Cam喷气织机采用积极式凸轮打纬,在织造幅宽为190 cm时的转速可达1 200 r/min,丰田的JAT910 2S-340LM-ET在织造幅宽为340 cm时的转速可达900 r/min。但总体来看,与上届展会的展出装备相比,织造装备速度的提升非常“理性”,设备制造商更注重在高速基础上的稳定性、品种适用性和运行的可靠性。

  在绿色可持续日益受到行业关注的当下,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以及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依然成为衡量设备技术创新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本届展会展出的织造装备更加契合展会“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主流方向。一方面,对设备结构与性能来优化,使其耗电量、耗气量等进一步降低,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丰田的JAT 910通过优化引纬喷嘴系统,较以往机型空气消耗量减少了20%,空气压力减少了10%;津田驹的ZAX001neo较以往机型,空气消耗量可减少35%、压力降低20%;必佳乐、意达、多尼尔、TOYOTA等的产品都使用了直接驱动马达,机器节能高效,JAT 910新型主马达逆变器的采用,使设备的耗电量减少了10%。另一方面,针对原料的可持续性,废边节省技术的推出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尤其是对于蚕丝等贵重纤维可起到大幅节省成本的作用。意达的iSAVE®能够完全消除左侧的废边,显著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必佳乐织机左侧配备EcoFill消除左侧废边装置,降低了高档纬纱的浪费;丝幂拓推出的2SAVE废边处理装置,最大限度减少废边纱,甚至左右两边的废边经纱全部取消,织造幅宽最多可增加50 mm。此外,回收再生材料的应用热潮兴起,织造装备也针对再生纤维的特性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必佳乐的Ultimax剑杆织机,针对再生纱飞花落棉较多的特点,机身横梁倾的设计斜度加大,有利于飞花落棉沉降;约科布•缪勒也声明了回收纱线和可生物降解纱线在其设备上的生产适用性。

  近年来,纺织产业体系调整带来纺织新产品制造及应用的突破,推动了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快速地增长,相应的织机市场的发展势头也在不断壮大。在本届展会上,工业用织造装备的参展比例较大,产业用纺织品生产设备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除了传统的代表性宽重工业织机制造企业如Jäger、Trinca等悉数参展外,普通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在产业用织物生产方面的适应性也慢慢地加强,例如多尼尔的P2剑杆织机可用于织造碳纤维展宽织物;丝幂拓的2FAST剑杆织机可用于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等的织造;意达的重磅打纬Hercules剑杆织机可用于织造各类产业用织物;多尼尔的A2喷气织机、津田驹ZAX001 neo喷气织机均针对宽幅产业用材料推出了相关机型;VÚTS展出用于3D间隔织物的DIFA喷气织机,其织造幅宽为180 cm,织造速度可达到500 r/min+10 s间隙。此外,复合工艺织机也得到了有效发展,目前可实现簇绒(缝合)+机织织物织造、编织+机织织物织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