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马面裙你为什么这样火?

来源:mile米乐官方入口    发布时间:2024-07-25 09:00:36

 

  再次让汉服“出圈”的,是被喻为“新年战袍”的马面裙,由此带起了新一轮的传统服饰热潮。在这股国潮风中,珠三角的产业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广州市黄埔区的云埔四路上,每到早晚通勤时间,经常能够正常的看到一个身穿汉服、手提公文包的身影,她就是汉服爱好者夏思琦。

  夏思琦出门前半个小时,先要用簪子把头发束起来,从十多件唐、宋、明等不同朝代及形制的上装中选出今日最佳,衬上最为搭配的马面裙,最后穿上登云履或翘头履。她说最慢的是做发型,最快的是挑选马面裙,只要花纹、图案好看就能穿出精致感,她只买了5条马面裙,已经足够每天轮着换。

  像夏思琦这样的中国传统服饰爱好者不在少数。北京的资深汉服爱好者秦牧之与妻子相识于“同袍群”组织的一场线下活动,群友们互称“同袍”,取名自《诗经·秦风》中“与子同袍”一句。汉服贯穿于他和妻子相知、互生情愫再到终成眷属的全过程,夫妻俩购买的汉、唐、明三种形制的汉服超过50件。

  去年11月,他们穿着马面裙领了结婚证。“领证那天,她穿的是白色明制女款龙纹马面裙,我穿的是明制白色龙纹曳撒。”据他回忆,当时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向他确认是否穿着汉服拍照。他点点头:“我和夫人因汉服而相识,从此结下一辈子的情缘。”

  在当下这股国潮风中,马面裙最为引人瞩目。据2023年天猫“双11”销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淘宝卖出了超73万条马面裙,能铺满105个足球场。而近一年的百度指数显示,以“汉服”为关键词搜索商品的用户中,广东用户在国内占比最高,其中深圳、广州入选“汉服”搜索率前十名的城市。

  再次让汉服“出圈”的,是被喻为“新年战袍”的马面裙。这种侧边有褶子,前后里外共四个裙门,形似古城墙中防御建筑“马面”的裙裾,在登上殿堂的同时又放低身段,从明星衣橱单品成为百姓人家的拜年服。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来看,马面裙的基本形制最早可追溯至宋辽时期的女子裙裾。目前较为常见的马面裙形制始于明代,延续至民国,纹饰多为祥云、鸾凤等吉祥图案。

  “我最早关注到马面裙,是2022年的迪奥抄袭事件,那时同袍们在群里议论纷纷。”尽管迪奥在官方宣传中称款式为“标志性品牌廓形”,但秦牧之认为,必须对马面裙元素的借鉴与原创加以严格区分,保护中华民间传统文化。舆论发酵后,不少汉服博主和汉服爱好者自发科普马面裙知识、搭配方案,通过具体行动唤起当下人对传统服饰乃至民间传统文化的关注。

  而最能直观感受到马面裙“爆红”的,大抵是各大汉服商家。从2023年12月开始,位于广州番禺的汉服品牌“织造司”展示空间内机杼声不绝,长桌上堆满待裁剪的丝绸面料和各色初样图纸,从裙头系带到裙尾缀饰,在设计师们的巧手下,一件件融合现代潮流元素的马面裙在这里诞生。

  “我们设计的第一款马面裙叫‘舞法天女’,原型是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女神。”“织造司”创始人之一谢凌龙和记者说,该款汉服在2020年6月上架后,曾有不少声音质疑在马面裙上绘制人像的做法,但月销量超过5万条的数据给了他信心。今年1月,该品牌的线上成交订单数较早期翻了8倍,超过40万笔。

  谢凌龙认为,马面裙火爆并非突然,而是厚积薄发。“在地铁或者办公室场景里,一个女孩子若能够以日常穿着搭配马面裙出现,用户对汉服这类传统服饰的接受度就会慢慢的高”。在他看来,让大众从接触到理解、爱上汉服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把自己的创业经历比喻为种树,“现在大家已经关注到这株幼苗,它正在茁壮成长”。

  和人们对汉服持有的精美、昂贵、复古等刻板印象不同,如今市面上流通的马面裙价格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这得益于产业上下游的打通以及制作工艺的提升。在被业界称为“汉服产业第一城”的广州,珠三角服装供应链为汉服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现存154家汉服相关企业。

  “广州既聚集了产业链上游的面料制造企业,也拥有更先进的物流系统,以及更多设计、运营人才,使商家能迅速对客户的真实需求作出反应。”谢凌龙说。

  为了改革供应链,谢凌龙及其团队亲自实践,研发出复原云锦织造工艺的提花机。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传统纺织机需要人工调整丝线厘米。而使用经过改良的提花机,从织布算起,仅需4小时即可做出一条仿点翠工艺的马面裙。高周转、高产能、批量采购的模式把马面裙的价格狠狠地“拉”了下来。

  除了价格因素,秦牧之认为,马面裙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看起来和女性穿的百褶裙比较像,可以和日常服饰进行搭配,穿着不会太夸张。“在汉服圈,明制汉服一直是最受喜爱的。首先是因为明代距离当代相对接近,有更多文物形制可作参考;其次则因为明制马面裙‘能穿得出去’,属于最能搭配其他汉服上衣的下装之一。”

  “我每周至少有四五天会穿汉服,最常穿的是明制的补服加上比甲,下装搭配马面裙。”由于外观更适合工作场景,马面裙成为夏思琦最常外穿的汉服形制。

  据她的购买经验和长期观察,市场上热销的马面裙有很多是改良款,有些在侧面安装了拉链,代替传统的腰部系带。“改良是一件好事,但目前的汉服商家仍鱼龙混杂,常见于影视剧、电影中的表演服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服’”。

  “什么是汉服?”任教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学院的陈一然经常问学生们这样的一个问题。“汉服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演变,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现在对于汉服的含义更多指明代之前(包括明代)汉民族穿的服装。”她和记者说,不同朝代的汉服均有与之相对应的形制,“形制”原指物件的形状或款式,背后含有典章制度的意蕴,与我国古代社会中通过服装穿戴进行社会管理的“衣冠之治”相对应。

  汉服一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吸纳新的服饰文化元素,但它在汉代形成的核心特点始终得以保留,比如交领右衽、宽袍大袖、丝麻质料等。而据记者了解,当今的汉服走向广义化、民间化,但行业内仍以是否遵循形制作为区分“汉服”与“汉元素服装”“国风服装”的普遍标准。

  “创新不等同于创造,汉服的改良不应以破坏形制为代价。”在陈一然看来,汉服的创新并非简单的“加减法”,应从史料古籍、传统原始资料里挖掘精华部分,融合当下的国内外的潮流。汉服的形制、色彩及纹饰要经得起考究,要做到有出处、有解释,不能仅是外在的美观。为此,她走访各地博物馆收集古代传统服饰图样,如汉代朱红菱纹络丝棉袍、马王堆素纱禅衣等,寻找复原汉服的灵感。

  “大众对汉服的接受度在不断的提高,他们既能接受高端的、严格按照形制的汉服,同时也能接受可以和日常服饰搭配、时尚感强的汉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段雪玉认为,在此基础上,经受住市场和消费的人检验,才是契合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改良之路。

  “汉服热潮能持续多久,我们也应当有所思考。”在段雪玉看来,如今的汉服热不免存在过度营销、跟风消费的现象,不少业余汉服爱好者出于好看而一次性消费,这对持续满足大家的购买欲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要让汉服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除了针脚更密、用料更精,更需要在设计中更讲求文化意蕴,指向民族与文化的复兴。

  “汉服文化不仅在于‘服’,一针一线里蕴藏着最朴素的思想,如仙裙寓意着仙境和神秘,襦裙则代表了民间的质朴和率真,此外还融入了诗词、手工艺、茶道等传统元素。”她发现,慢慢的变多的汉服爱好者以服饰为起点,学习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技艺,试图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与民间传统文化的连接。

  而陈一然则留意到近期网上流传的“汉服配墨镜”“穿着汉服跳街舞”等短视频,这让她觉得很有意思。在她看来,复兴绝非“复古”,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汉服可以与当下潮流元素相结合,演绎新一代的国风美学。年轻人用独具新意的方式去理解汉服,从中获取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既彰显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让民间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表达。

  如今,马面裙在某一些程度上实现了让传统服装重回大众视野的目标,但陈一然认为距离达到终极目标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在马面裙之前,就有飞机袖、披帛、诃子裙等等,之后又会轮到哪种汉服?关键是让大众对传统服饰的热爱转化成更多就业岗位,扩大产业规模。同时培养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鼓励原创设计和商标注册,让‘走红’变成‘长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