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肌肉”维修师胡明华:像探案一样维修

来源:mile米乐官方入口    发布时间:2024-07-14 10:55:13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新华网德阳3月29日电(聂晨静)“重装之都”德阳,地面上矗立起的几十米高设备也许很引人注目,但在地面之下,同样几十米深的地方,那里的机房,那里的驱动装置,凝结着数控设备维修高级实验师胡明华的心血。

  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验室里,45岁的胡明华正在给一台高端驱动设备做交付之前最后的维修检测。指着实验室里摆放的各种驱动装置,胡明华对记者解释:“设备的驱动装置就像是人体的‘肌肉’,只有‘肌肉’正常,才能保证设备顺利完成各项指令动作。”

  从2000年至今,“肌肉”维修师胡明华从事高端数控设备控制管理系统核心部件的维修已经18年,凭着过硬的技术能力和对细节的认真把控,在业界获得了良好声誉。而线年那场汶川大地震说起。

  胡明华(左)与小组成员一起向记者回忆2008年他们援助东汽灾后重建工作的情形。新华网 聂晨静 摄

  2008年7月11日,胡明华与学校另外2名教师一起,带领13名学生组成技术服务队,义务支援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灾后重建工作。“当时他们以为我们是去实习的,安排修一台别人修了5次都修不好的机床,说练练手,结果1周后我们修好了。”通过持续近两个月的大规模援助,解决别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胡明华及其数控维修团队在行业内有了名气,并一发不可收拾。

  此后,胡明华带领团队成功维修了中国二重8万吨模锻机高压大型驱动装置、中科院成都光电所DIXI 1200JIG高精密数控机床主轴驱动系统等,克服了国外禁运和技术封锁带来的困难,为国防军工产品、航空航天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仅二重8万吨模锻机驱动装置维修一项就为企业节约200多万元。近10年来,共为各类企业、机构提供数控设备维修改造技术服务500余次,创造维修产值700多万元。

  在胡明华看来,“一炮打响”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力量,和甘于寂寞的品质。“默默无闻的时候,没人知道你的能力,但我们从始至终在持续钻研、努力爬升。”

  那时的胡明华,基本每个周末都待在实验室里,刻苦到什么程度呢?“能凭记忆,把半本书厚的设备图纸完整画出来。”胡明华说,所有的事情如果不努力,再聪明的脑袋也做不出成绩,而平凡岗位上只要你不停地干,就一定能越来越好。

  “认真”,是小组成员雷刚对胡明华的评价。面对技术难题,胡明华有着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钻研精神。2013年,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表工所有一台荷兰生产的HGG相贯线切割机的主控系统频繁发生偶发性故障,先后两次花费六七万高价请外国专家维修,并将控制装置寄回原厂维修,均未能修复。

  胡明华团队接手维修任务后,进行两周多的测试后一直未能找到故障点。于是,胡明华干脆把设备通上电,放在床边,以便随时观察。

  “有一天凌晨,我突然看到电路上面有个红灯闪了一下,可能只有零点几秒,然后就灭掉了。”那个瞬间,被胡明华抓住了。顺着这个线索,他在电路板上慢慢找,最后找到一个元件的故障。“实际上我们换那个元件,成本只要5毛钱。但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够做到锲而不舍。”

  继2008年的一鸣惊人之后,在2017年,胡明华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转折。这一年,四川省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实验室成立,担任副主任的胡明华开始涉足工业机器人及AI领域的自主研发。

  胡明华在机器人应用工程实验室里指导学生们进行机器人操作学习。新华网 聂晨静 摄

  目前,他与团队正在研发的,是一套自动编程自适应机器人自动打磨系统,主要是针对大型铸锻件表面的打磨。“这个工序正常是需要人工操作,但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环境恶劣,温度高、粉尘大。”多年的产学研经验,让胡明华很清楚地知道铸造件生产企业存在的痛点。机器人替代人工进行打磨,这是势在必行的一个技术路线。

  胡明华为记者展示用自动编程自适应机器人自动打磨系统打磨的铸锻件表面部分。新华网 聂晨静 摄

  这个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复杂的打磨过程实现简单化操作:普通操作工只需要在铸件表面选择打磨区域,类似于鼠标选择画个圈,机器手就能自动在区域内进行恒力打磨。胡明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机器人自动打磨系统至少能替代四个熟练工人的劳动,效率大幅度的提升。“计划在今年6月份完成实验室测试,之后投入企业应用。”

  对于项目里的核心技术,胡明华的开发团队也十分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套机器人自动打磨系统即将成为他们已有的14项国家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专利之后的又一个专利。

  在不惑之年开始接触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发技术,对胡明华来说,无疑是个崭新的挑战。他坦言:“不得不花非常多的精力。但只要进入这个行当了,就要把事情做好。”研发也好,维修也罢,贯穿其中的,是胡明华及其团队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工程师之外,胡明华的另一个身份标签是“教师”。他不仅带领学生参与技术项目团队,培养出多名行业优秀人才;更发挥技能特长,大力参与社会培训,为企业培养技术能手。

  “要让普通工人看到希望,他们才愿意去提高个人。而加强培训,他们的能力提高了,自然对工作就有了进取的期望。”长期接触生产一线,胡明华很有感慨,他对记者说,还要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让他们愿意去干,体会到工作的尊严感。

  “设备维修是保障工作,属于幕后英雄,但技术方面的要求很高。”胡明华说,设备检验测试维修往往在现场,有时在地下机房进行,高温嘈杂,环境艰苦,而且有时还面临着设备的核心知识产权不属于国内、无法获取有用技术资料的困难。“一个故障,可能隐藏在好多层线索后面,我们正真看到的只是表象,我们要像探案一样去破解它。”

  年初被评为“四川工匠”的胡明华,对于“工匠精神”有自己的理解:第一,要做一行爱一行,三心二意肯定做不出成绩;第二,要有超出常人的钻研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必须以超乎常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就。

  胡明华和记者说,他有一个理想。“随着现在年纪逐渐增大,我可能会慢慢远离现场,但是我希望我的团队以后能从修人家的东西转为能造出自己的东西,能够打破别人对我们的技术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