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纺织,织造,皮革制品制作工具,设备的制造及其制品技术处理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棕组件及使用其的双层剑杆织机。
2.目前市场上,无论是单层剑杆织机或者双层剑杆织机的提棕形式普遍采用传统的龙头箱或凸轮箱的形式驱动,龙头箱只能实现上、下两个位置的控制,需经过特殊改造才能满足双层剑杆织机的使用上的要求,但任旧存在棕框运动距离小、位置精度低(不能任意到达需要的位置)、更换编织工艺时间长、织物工艺范围受到限制等缺陷;另外采用凸轮箱驱动棕框形式不但存在上述缺陷,还存在更换工艺时,需将整个凸轮片更换掉,较繁琐,成本增加。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棕组件,以解决简化棕框驱动的整体结构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剑杆织机,以解决简化棕框驱动的整体结构的技术问题。
6.一种提棕组件,包括:用于从棕框的底部支承棕框的一对棕框连杆、分别与一对棕框连杆活动相连的左提棕刀片和右提棕刀片、以及与右提棕刀片活动连接的联动杆、与所述联动杆活动连接的摇杆,以及与所述摇杆相连的以带动摇杆旋转的动力结构;其中
8.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一对所述棕框连杆的上端均与所述棕框的下止口上的固定座活动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左提棕刀片和右提棕刀片均大致呈v形状结构;以及
15.一种双层剑杆织机,包括:左墙板、右墙板、右辅墙板和中间支撑梁、固定于右墙板和右辅墙板中间的电子提棕固定座,以及多个所述的提棕组件;其中
16.所述中间支撑梁固定安装在左墙板和右墙板的中间;在所述中间支撑梁上通过连接轴活动安装有所述提棕组件的左提棕刀片和右提棕刀片;
17.在所述电子提棕固定座上设有的上下双层阶梯式分布排列的多组所述动力结构。
18.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墙板和右墙板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左
20.所述右上墙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棕框右调节座;所述棕框左调节座和棕框右调节座用于固定棕框的前后位置。
21.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提棕固定座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动力结构的固定板;以及
22.对应多个提棕组件的多个固定板为上下平行且呈阶梯式等距分布的双层排布结构;以及
25.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棕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棕框左调节座和棕框右调节座;以及
28.所述棕框左支架和棕框右支架的上下端面安分别安装有棕框卡槽;且所述棕框的两头分别位于棕框卡槽内,且适于在棕框卡槽中上下运动。
29.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提棕组件分别包括的左提棕刀片套设在一根连接轴上;且多个所述提棕组件分别包括的右提棕刀片套设在另一根连接轴上;以及
31.两根连接轴分别通过设于连接轴的两个轴端上的压块与中间支撑梁相连接。
3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提棕组件及使用其的双层剑杆织机,设计了摆杆及圆周循环式的提棕组件,如此结构下的动力结构可选采用高精度大功率伺服电机来直接驱动棕框运行,使得动力结构可以对棕框在任意位置快速设定,能够完全满足市场上变隔距三维间隔织物的编织需求。本实用新型的提棕组件与传统的棕框驱动形式相比,能轻松实现一键调机,从而可非常大地节省调整棕框的时间,简化调整工艺的流程,且可增加织物的花色品种,省去了传统的棕框驱动结构中的繁琐的机械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升织机的工作速度,提高布面的品质。
38.图中:1-左墙板、2-右墙板、3-右辅墙板、4-中间支撑梁、5-右辅支撑梁、6-电子提棕固定座、7-左上墙板、8-右上墙板、9-伺服马达、10-减速机、11-摇杆、12-联动杆、13-左提棕刀片、14-右提棕刀片、15-衔接杆、16-棕框连杆、17-连接轴、18-压块、19-挡板支架、20-棕框挡板、21-棕框、22-棕框左调节座、23-棕框右调节座、24-棕框左支架、25-棕框右支架、26-棕框卡槽、27-调节销轴。
3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1.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棕组件,包括:用于从棕框21的底部支承棕框21的一对棕框连杆16、分别与一对棕框连杆16活动相连的左提棕刀片13和右提棕刀片14、以及与右提棕刀片14活动连接的联动杆12、与联动杆12活动连接的摇杆11,以及与摇杆11相连的以带动摇杆11旋转的动力结构;其中左提棕刀片13和右提棕刀片14之间还通过一衔接杆15相连。此处的动力结构可选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高精度大功率伺服电机结构,该伺服电机结构包括配合使用的伺服马达9和减速机10;减速机10与摇杆11配接。
42.结合附图具体来说,一对棕框连杆16的上端均与棕框21的下止口上的固定座活动连接。
43.再者,左提棕刀片13和右提棕刀片14均大致呈v形状结构;以及左提棕刀片13和右提棕刀片14的v形开口相背设置。棕框连杆16与左提棕刀片13和右提棕刀片14对应v形状结构的一个端角相连接。衔接杆15则是与左提棕刀片13和右提棕刀片14的v形状结构的另一个端角相连接。
44.考虑到对联动杆12驱动过程中联动杆12活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联动杆12活动连接有一对摇杆11;以及一对摇杆11一对一分别连接有一个动力结构。
46.由动力结构来带动摇杆11的一端旋转,在摇杆11旋转的过程中实现摇杆11对于联动杆12的推拉作用,如此结构下,左提棕刀片13和右提棕刀片14在联动杆12的推拉作用下产生旋转运动,如此即可通过左提棕刀片13和右提棕刀片14的旋转来实现棕框连杆16在纵向层面的升降运动,由此就可以实现棕框连杆16支承的棕框21的升降运动。
48.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提棕组件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剑杆织机,包括:左墙板1、右墙板2、右辅墙板3和中间支撑梁4、固定于右墙板2和右辅墙板3中间的电子提棕固定座6,以及多个的实施例1的提棕组件;其中中间支撑梁4固定安装在左墙板1和右墙板2的中间;在中间支撑梁4上通过连接轴17活动安装有提棕组件的左提棕刀片13和右提棕刀片14;在电子提棕固定座6上设有的上下双层阶梯式分布排列的多组动力结构。在右墙板2和右辅墙板3之间还设有右辅支撑梁5。其中的电子提棕固定座6的固定形式不限于固定的右墙板2的右侧,也可固定于左墙板1的左侧,或者分开固定于左墙板1和右墙板2的两侧也可。
49.具体来说,左墙板1和右墙板2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左上墙板7和右上墙板8;以及左上墙板7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棕框左调节座22;右上墙板8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棕框右调节座23;棕框左调节座22和棕框右调节座23用于固定棕框21的前后位置。
50.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电子提棕固定座6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固定动力结构的固定板;以及对应多个提棕组件的多个固定板为上下平行且呈阶梯式等距分布的双层排布结构;以及多个提棕组件分别支承的棕框21的结构相同;每相邻固定板的阶梯距离与多个提棕组件分别支承的棕框21的厚度同等。
51.此外,考虑到对于棕框21在升降运动过程中的轨迹的限定,本实施例中的棕框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棕框左调节座22和棕框右调节座23;以及棕框左调节座22和棕框右调节座23上各设有上下平行的固定套;棕框左支架24和棕框右支架25靠调节销轴27固定于套内;棕框左支架24和棕框右支架25的上下端面安分别安装有棕框卡槽26;且棕框21的两头分别位于棕框卡槽26内,且适于在棕框卡槽26中上下运动。
52.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多个提棕组件分别包括的左提棕刀片13套设在一根连接轴17上;且多个提棕组件分别包括的右提棕刀片14套设在另一根连接轴17上;以及左提棕刀片13和右提棕刀片14均与连接轴17转动配合;两根连接轴17分别通过设于连接轴17的两个轴端上的压块18与中间支撑梁4相连接。连接轴17与左提棕刀片13和右提棕刀片14对应v形状结构的尖角部位相连接;此处可选的在连接轴17上设有加油孔,分别与左提棕刀片13和右提棕刀片14对应,起润滑作用。
53.另外,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棕框21的上、下端设有长方形摩擦片,中间支撑梁4上端固定有两组挡板支架19,棕框21挡板20垂直固定于挡板支架19的中心轴上,两组棕框21挡板20分别将多个提棕组件分别对应的棕框21的长方形摩擦片挡住。
54.综上,本实施例的双层剑杆织机设计了摆杆及圆周循环式的提棕组件,如此结构下的动力结构可选采用高精度大功率伺服电机来直接驱动棕框21运行,使得动力结构可以对棕框21在任意位置快速设定,能够完全满足市场上变隔距三维间隔织物的编织需求。本实用新型的提棕组件与传统的棕框21驱动形式相比,能轻松实现一键调机,从而可非常大地节省调整棕框21的时间,简化调整工艺的流程,且可增加织物的花色品种,省去了传统的棕框21驱动结构中的繁琐的机械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升织机的工作速度,提高布面的品质。
55.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一定要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能够最终靠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准确的通过详细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一定要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
59.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可以稍微倾斜。
6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非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非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文化遗产与衍生创新设计研究 2.文创产品设计及理论研究 3.地域文化与品牌设计研究 4.文化创意与旅游服务产品设计研究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