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发言|第一期我们请到了千亿企业主脑

栏目:新闻中心    来源:mile米乐官方入口    发布时间:2025-08-05

  

  故事要从半个世纪前说起。1969年10月26日,中央发布《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决定将十三所工科院校迁出和合肥银行干校,接纳了中科大。直到今天,中科大是当年外迁的学校当中唯一一座既没有迁回,也没有在北京增设校区的高校,就这样扎根于安徽合肥。

  改革开放之后,合肥开启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在国家计委批准下,中科大西校区于1986年破土动工,扩建校舍面积167,000平方米,地址是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科大讯飞AI总部园区位于合肥高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2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 奥观建筑视觉

  四年之后,一批年轻的学生踏入校园,开启他们的求学生涯,其中就有刘庆峰,目前担任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当年他的高考成绩高出清华录取分数线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那个年代的中科大聚集全国约一半的高考理科状元,高手云集,培养出来的人才至今活跃在各个领域。

  刘庆峰入学后的第二年,发生了两件事:其一,他被班主任推荐进入中科大语音实验室,见到了王仁华教授,中国语音技术发展历程和他自己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写;其二,在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赫然在列,区域面积194平方公里。

  国家宏观政策与个人选择此时还看不出有什么交集,直到刘庆峰放弃出国深造,决定留在中科大一边读博士,一边创业。当年大学生创业是一股浪潮,2001年出版的《挑战盖茨神话》一书采访了二十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第一位就是刘庆峰,截至目前,这些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里唯一一家上市的就是科大讯飞。

  1999年四月,科大讯飞的前身“安徽硅谷天音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启动资金三百万。刘庆峰和弟弟刘庆升跑了很多地方,最终在西园新村的“梅影里”租下三室一厅,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当时的租金是每月200元。梅影里在中科大西校区的北边,直线公里。这是当时合肥最大的居民新村,比中科大西校区早一年开工,原来是一片菜地,中间的水塘叫蔡大塘,后来变成了西园湖。

  这里是刘庆峰口中的“星星工作室”,当时还没想到要“燎原”,只是十几个年轻人经常凌晨三四点睡觉,抬头就能看见夜空的星星。这个小区至今仍在,地址是龙河路23号。

  那一年的夏天很热,刘庆峰带领着同学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夜以继日地奋斗,合肥高新区的民营科技企业园和软件园在八月开工,就在梅影里向西五公里,和西校区同在黄山路上。三百万花得很快,赚钱却没有想象中容易,在账面就剩几万块的时候,刘庆峰决定融资。

  为了把中科大讯飞留在合肥,市政府“撮合”了本地三家企业投资。1999年,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第二年,公司搬迁至合肥高新区软件园二号楼,后来又入驻合肥市高新开发区黄山路616号,如今这里已经有别的企业入驻,但是地图上的名字还是“讯飞老办公楼”。

  2011年一月,科大讯飞再次向西,迁至六公里以外的合肥市高新开发区望江西路666号,也就是讯飞大厦所在地。沿着望江西路再向西八公里,就是讯飞小镇——科大讯飞AI总部园区。

  流线型巨构体量基于大尺度视野下的城市性公园和绿色可持续的公园式办公环境。© line+

  科大讯飞在2018年开始筹备新园区的建设,刘庆峰担任筹备组组长。他们选中这块地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原。但是它的北侧是合肥经济开发区,西边是运河新区,也就是城市副中心,距离机场约20分钟车程。这一次,讯飞科技决定率先西行,带领15,000名员工,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强劲动力。

  科大讯飞AI总部园区是line+目前为止完成的顶级规模的公共建筑,园区用地约两百余亩,建筑面积约40万㎡(含地下),景观、建筑和室内设计均由line+负责。除了设计院,能够承担如此体量项目的中国建筑设计公司并不多。而line+也是国内少数不受规模与类型的限制,游走于各类项目之间的设计力量。

  line+以重组的空间类型与丰富的场所营造,兼容多元复合的建筑功能与使用场景,以可持续的办公环境助推科大讯飞的发展。

  未来感是科技公司的总部园区的普遍需求,科大讯飞的独特性在于其高校创业基因。“大学就是阳光、科技、朝气蓬勃、创新透明的美好世界。”刘庆峰说。line+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孟凡浩需要将业主对于空间氛围的诉求转化为建筑语言,以一种适应现实条件的方式为总部园区在实用、经济和美学之间找到平衡。

  两百余亩的场地并非完整一块,而是被两条道路切分成了田字格。在研究过国内外高校的空间布局与功能构成之后,line+提出“以建筑围合中央公园”的规划概念,四个U型的体块紧贴场地边缘布置,形成四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小公园,同时环绕整片场地。

  为了增强园区的整体性,完善地面的步行交通系统,孟凡浩提出将城市道路下穿,在园区中央打造一个完整的城市公园,开放给市民使用。为此,政府职能部门优化了控规,科大讯飞承诺园区全部竣工后,公园将对市民免费开放。

  科大讯飞园区规划生成分析,line+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切入,对区域内的资源要素进行梳理重组,包括路网交通、景观资源、公共空间、群体对象等。

  区别于过去竖直向上的20层高的讯飞大厦,园区的建筑沿着水平方向发展,地上部分只有五层,形成全新的、开放的总部形象。四座单体取代围墙,打破传统产业园设计的封闭性。从外观上看,建筑形体变化丰富,动感流畅的线条与幕墙铝板的银色使建筑颇具未来感,但是仔细一看,line+的设计十分理性高效,并没有丝毫挑战甲方的预算和施工方的建造能力的意图。

  平面并非完全自由,只是在U型的基础上略作弯折,曲线更多是将转折的地方倒角而得到的平滑弧线段,弯折过后,每层的使用面积变大,并依然保持内部空间的相对规整,同时增加自然采光的面积,使办公区域尽可能被阳光照亮。向内弯折的地方位于建筑单体靠近城市道路的一侧,内凹的部分从地面以上三层架空,自然形成园区的入口。走在场地内,入口处的架空使连贯的体量在地面一分为二,建筑的尺度更加宜人,消解巨构可能带来的压迫感。

  建筑在主入口大跨处使用钢桁架结构,强调开放性,其余部分使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两种结构及形式之间设置伸缩缝。

  从剖面上看,设计的具体方案同样以简洁的手法满足多种空间需求。建筑从下向上,逐层向外挑出,整体轮廓形成向上升腾的动势。U型体量的两端层层内退,每一层自然留出开放的室外平台,种上绿植后就变成屋顶花园,人类能随时走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合肥的城市绿化目标是“出门入园”,用来形容总部园区再恰当不过。室外楼梯和坡道从广场一直通向楼顶,串联起每层的室外平台,大家无需进入建筑内部,能自由地在外面活动。

  单体中央的矩形中庭整合垂直交通和休息区,上方的侧高窗将阳光引入室内,减少照明能耗,也更符合校园阳光开放的气质。宛若口袋公园一样的屋顶花园、由建筑自身形态围合的小广场、园区中央面向城市开放的公共绿地构成不一样的层次的绿化系统,逐步将总部园区融入城市当中。

  办公楼单体生成分析,通过增设连续露台、屋顶跑道、太阳能光伏板等,保持建筑本身的生态性与趣味性,将办公场景融入立体发展的公园生活中。

  单体中央的矩形中庭整合垂直交通和休息区,上方的侧高窗将阳光引入室内,减少照明能耗,也更符合校园阳光开放的气质。宛若口袋公园一样的屋顶花园、由建筑自身形态围合的小广场、园区中央面向城市开放的公共绿地构成不一样的层次的绿化系统,逐步将总部园区融入城市当中。

  幕墙层间表皮主要是采用银灰色铝板,以锐利简洁的尖角和连续变化的金属线条为设计特征,构成了整个园区的立面表达。©line+

  为了让设计语言达到其应有的效果,line+在关键节点上花费了不少精力。针对外立面幕墙的层间铝板,团队设计了十三种形式,使曲与直,室内与露台区之间顺滑过渡,形成流动的银色线条。铝板也是遮阳板,未解决转角处向内潲雨的问题,设计团队与甲方一起做了八个方案来测试,还在施工现场制作玻璃幕墙的1:1局部模型,对围栏玻璃的颜色进行打样。

  立面设计去繁取简,延续水平线性的形式语言,采用阳极氧化铝板、彩釉玻璃、Low-E超白玻等现代材料呈现具有未来感气质。

  异形曲面的复杂形体到研究节点及十三种类型层间幕墙铝板形式。© line+

  比起在项目当中执着于空间和形态的创新,孟凡浩更看重设计的具体方案在真实世界中建成,并且满足甲方的需求。造价、工期等建筑师必须要面对的各种现实条件,他都尽可能地面对,在此基础上,让设计实现得更好一点。虽然讯飞小镇距离市区较远,但是搬来的人们都更钟爱这一个新总部,刘庆峰特别提到新园区的内部办公效率比之前的大楼至少提升了15%-20%。

  公共区域根据平面分别围绕近25米(最高点)通高的南、北中庭为核心展开。北中庭强调“共享剧场”南中庭则是“共栖广场”。© line+、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距离讯飞小镇只有20分钟车程,每次飞机快降落的时候会经过这里。孟凡浩经常能收到来自朋友的航拍图,太阳能板在屋顶组合成讯飞的logo,宛若大地景观。

  办公区域的露台、门厅、空中跑道,以及中轴生态廊道和景观装置,与园外滨水花园、水岸步道,形成公园中的总部、总部中的公园。

  孟凡浩在2021年赢得总部园区设计竞赛之前就使用过科大讯飞的智能录音笔,这也是讯飞最广为大众所知的产品。开会时,只要先让机器听过每个人的声音,大家说的话就可以实时转化成文字出现在屏幕上。语音技术是科大讯飞的立身基石,取得发展并不令人惊讶,真正让孟凡浩直观感受到技术的力量是合作过程中的一次插曲。

  城市道路下穿之后,地下停车场的平面要重新排布,汽车从下穿公路要能立即进入园区的地下停车场,停车位和地面出入口也得重新设计。变化前的停车场平面需要一位设计师一星期的工作量。科大讯飞的团队听闻,向正在进行自动设计研发的同事明确了需求,提供了大模型的解决方案,几十分钟之后就生成了新的平面。“AI在效率、速度和准确性上一定会超越传统的工作模式。”孟凡浩说。

  早在2020年,科大讯飞成立了子公司合肥量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六月,科大讯飞在北京发布了AI+自动设计产品,展示了AI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实际应用。依托讯飞星火大模型,基于海量设计数据训练,AI+自动设计集成了最新版本的施工图设计大模型,覆盖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通用五个专业,可一键生成三维模型和二维图纸。智慧建筑则包括“安防、消防、通行、运维、环控、办公、运营和指挥”八大应用业务。

  讯飞小镇自身就是AI在建筑运维方面的案例。会议室的灯光安装感应系统,人们进入室内会自动亮起,离开后也会自动熄灭;系统会监测食堂的人流量变化,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拥挤,员工用餐采用错峰制,每个人有自己的用餐时间;还根据每天实时的停车情况为员工分配停车位,减少等待和寻找的时间。

  这只是AI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大模型和各行各业结合,都已经在大范围的应用。在教育、医疗和司法等行业,科大讯飞都发布了行业大模型与相关应用,比如基于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2.0发布的智能医学影像助手可以分析医学影像;星火法律大模型能应用于庭审笔录制作、裁判文书编写、法条类案检索等司法场景;讯飞星火教育大模型支持智能教师系统,给学生的知识链查漏补缺。截至2024年10月,科大讯飞已与各头部企业共建20多个行业大模型。

  当被问到全球正在发生的变化对于科大讯飞的影响时,刘庆峰回答道:“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的贸易方式和全球一体化受到冲击,但是我觉得全球的合作共赢是必然往前推动的。一方面,无论是我们的祖国,还是科技公司都还是要有胸怀天下的格局;另一方面,每个企业和每条产业链都要坚持的底线思维就是自主可控。”

  “以科大讯飞来说,我们研发了中国目前唯一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出来的主流通用大模型讯飞星火,全民都可以下载。而且我们最近又推出了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的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在模型参数比业界同类模型小一个数量级的情况下,整体效果对标 OpenAI o1 和 DeepSeek R1。大模型的参数一般都是千亿参数,甚至万亿参数,比如Deepseek-R1是671B,一B是十亿,而我们在70B的参数下,做到了从数学代码到各种能力对标全球最好水平。

  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做讯飞星火和讯飞星火X1的出发点就是要有底线思维——在极端情况下,用完全自主的芯片和算力,完全自主可控的算法,完全自己做出来的数据训练出具备使用价值的,解决刚需的大模型。”

  “在各个垂直领域里,我们也能做到领先。日本大阪的公立学校在全球选择人工智能进行语言和写作的教学,只有我们中标了。我们的AI医疗水平也是全球技术水平最高的,智医助理是全球首个及唯一一个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的机器;再说AI+司法,我们的模型准确率能够达到90%。

  中美相比,我们的算力水平大约差了一代,但并非是0到1的差距,是仅半年的差距;通用模型紧随其后,显著领先第三国;但中国的大模型应用,能做到全世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