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杨兴旺记者刘伟娟)也许你觉得北斗远在太空,实际上北斗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8月12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自2015年组建上海铁路北斗测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来,始终将高铁和北斗融合发展作为首要攻关目标,经过4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北斗在高铁中的应用初步成型,目前北斗已应用到高铁重点地段监测和大型桥梁监测中。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中国铁路网沿海通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鲁东、苏北与上海、苏南、浙东地区间最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也是长三角地区快速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运营安全备受关注。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大桥主跨长达1092米,目前无同类型桥梁变形监测有关的资料供参考,特大型桥梁在运营过程中大桥梁体和轨道受各种荷载(温度、风、列车等)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和极端情况下(高温、大风等)梁体的最大变形量尚未掌握。为此,上海铁路北斗测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了集北斗监测、全站仪监测、轨道控制网修复、轨道线形测量、传感器监测等自动化、人工于一体的监测方案,现已进入实施阶段,计划通过一年期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斜拉桥主跨梁体、主航道斜拉桥范围轨道控制网(CPⅢ)和轨道线形等的监测,研究梁体和轨道在不同荷载(温度、风)作用下的形变规律和预警值,为行车安全和线路养护维修提供数据参考。
铁路线路穿越区域广、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受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基础变形一直以来都是高铁运营安全的“头号敌人”。因此,基础变形监测的重要性也慢慢变得凸显。
高速铁路运营期基础变形监测的最大的目的在于保证高速列车平稳安全运作,通过监测数据可实时获取路基的沉降、位移量,并对未来沉降、位移进行预测,为铁路运营安全研判提供决策数据支撑。但是,传统的基础变形监测是采用人工监测的方式来进行,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得不到保障,导致变形地段安全风险隐患陡增,如何提升运营高速铁路基础变形监测技术的适用性与实用性尤为关键。
上海铁路北斗测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北斗的实时性,设计实践了重点地段北斗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一次施工到经常使用,自动化水平高;不受天气影响,全天候运行,只需要借助相关的软件即可以对路基沉降及位移进行自动化监测;自动采集、储存、解算数据,并以图形化显示,对监测数据来进行实时分析;假如发现的位移和沉降数据超出正常值则可自动报警。该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横向位移精度可达到2mm以内,完全满足高铁基础变形监测要求,实现了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愿景。
现代快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上海铁路北斗测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拟在列车和人员的安全预防、高铁的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进行北斗应用的开发。
据悉,上海铁路北斗测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拟在高铁边坡、隧道口等易产生滑坡的位置,布设北斗监测站,实施监控边坡状态。根据北斗监测站的位置变化,判断边坡状态。当有一定变化趋势时,及时发出预警通知铁路调度,同时派人实地查看,可避免因线路塌方造成列车出轨事件的发生。目前,北斗在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方面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普遍的使用。(通讯员供图)